肩负时代使命,守护公平正义丨复旦大学法医学与法庭科学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25-09-22浏览次数:10

2025年9月20日上午,复旦大学法医学与法庭科学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枫林校区明道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作为新学院成立以来的首届开学典礼,学院领导班子与全体师生、克卿书院导师王铭洁、杰出校友代表陈新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开学典礼由学院黄平研究员主持。


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全场师生肃立齐唱,激昂旋律回荡会场,澎湃歌声中传递出复旦学子的使命担当与斗志昂扬。


院长李成涛教授首先致辞,他代表学院向2025级新生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学院的成立凝聚了几代复旦法医人的不懈奋斗,是学校服务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关键举措,旨在打造高水平学科平台,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他勉励新生把握时代机遇,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锤炼科学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广泛参与实践、锻炼创新思维,努力成长为兼具学术素养与健全人格的复合型人才,为法治进步和社会治理贡献复旦力量。




 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法医学系主任赵子琴教授回顾了复旦上医法医学科数十载发展历程—从上世纪50年代法医学教研室创立,到1984年法医学专业(法医系)获批,1992年司法鉴定中心成立,直至2025年学院正式成立。她表示,学院的成立既是对前辈精神的传承,更是迈向“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创新起点。她寄语新生夯实专业根基、敬畏生命、尊重证据,在理性与共情之间寻求平衡,努力成为有温度、有本领、有担当的法医人。



 法医学系主任沈忆文副教授以“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为题,简要介绍了既往复旦法医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多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她讲到,目前复旦法医学科已建成一流教学实践平台与实验资源,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成果屡获科研奖项,论文发表质量持续提升。她鼓励同学们珍惜时光、勇于探索,积极投身科研与实践,共同书写新学院的辉煌。



 法医学专业首届本科生,原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副主任陈新主任法医师以“选择”为主题,分享了四十年从业心得。他回顾了大学集体生活奠定专业基础、“刑警803”一线积累实战经验、重返母校读硕深化认识的成长历程,并以多起全国大案要案为例,强调了现场勘察细节、发散思维与跨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他叮嘱新生保持身心健康、心怀光明、严谨为学、幽默生活,努力成长为多维立体的优秀法医人才。



 在育人体系介绍环节,谢建辉副院长阐释了学院“辅导员-书院导师-专业导师”三维育人机制,鼓励学生早进科研、早赴实践、早成栋梁,并为林汉成、陈安琪、刘智勇、李立亮、林俊毅五位本科专业导师颁发聘书,强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教师代表饶渝兰副教授动情回顾了自己跨界投身法医的经历,感恩前辈扶持与团队协作。她以科研攻坚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为例,鼓励新生不畏挫折、持之以恒。她还分享了李立亮老师从迷茫到卓越的成长故事,坚定地表示:“所有老师都会一直站在你们身后,支持你们每一步成长!”



 典礼中举行了庄重的院徽佩戴仪式。学院领导及新生导师为新生代表佩戴院徽,象征着2025级学子正式成为学院一员。一枚院徽,一份归属,更是一份责任。新生们纷纷表示,将铭记这一刻的荣耀与使命,坚定初心、勇毅前行。



 在校生代表发言中,2024届博士生魏麒回顾亲历法医学科从系到院的发展历程,分享参与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的深刻体会。她呼吁新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学科发展紧密结合,“在冷门学科中做重要的事”,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2025级本科生代表宋思琪分享转专业至法医学的初心。在参观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看到了生命科学与法医学交叉创新团队的展板介绍后,他体会到了“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深刻内涵,决心以科技还原真相、以专业守护正义。他号召同学们恪守校训院训,做有信念、有本领、有温度、有格局的法医人,为法治中国注入青春能量。



 典礼尾声,黄平研究员以“行走在正义路上的剑客”比喻法医学子—专业知识为剑,实践能力为功,唯有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方能以科学为刃、以公正为魂,于迷雾中还原真相。在殷殷嘱托与热烈氛围中,开学典礼圆满落幕。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愿每一位复旦法医学与法庭科学学院学子以此为起点,怀揣敬畏、坚守正义,在科学与法治的交汇之地笃学力行、砥砺前行,以专业守护公平,以担当书写新时代复旦人的青春篇章!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