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群贤毕至。2025年11月15日至16日,由国际法医遗传学会华语工作委员会与中国遗传学会法医遗传学分会联合主办,复旦大学法医学与法庭科学学院与苏州大学法医学系共同承办的“2025年度法医遗传学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尹山湖畔圆满落幕。会议以“法医遗传学:创新与融合”为主题,汇聚了全国法医遗传学领域的顶尖学者、技术专家与青年才俊,共襄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创新活力的学术盛宴。

大会开幕式上,国际法医遗传学会华语工作委员会主席、四川大学侯一平教授发表致辞。他以宋慈法治文化精神为引,强调法医遗传学作为兼具历史传承与前沿科技属性的学科,既要铭记先辈奠定的学科根基,更要立足时代需求推动技术革新。侯教授强调,纳米孔测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将为破解实践难题提供全新路径,呼吁学界加强跨领域协作,推动新技术在法医学中的规范化应用。

中国遗传学会法医遗传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院长朱波峰教授在致辞中系统阐述了法医表型推断、生物地理溯源等新兴领域的发展现状,强调以“创新驱动、科技赋能” 为理念,通过基因组学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的深度融合,推动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转化,提升司法鉴定行业的专业水平,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本次会议聚焦“创新与融合”核心主题,紧扣学科发展趋势,精心设置大会特邀报告、主题学术报告、青年学者论坛和新技术与应用研讨等多个环节,系统且深入地展现了法医遗传学领域的前沿热点与实战需求。来自全国多所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法医遗传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技术挑战展开充分探讨。



















在大会特邀报告环节,侯一平教授以《法医物证单分子测序及新技术曙光》为题做开幕报告,深入阐述了单分子测序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复旦大学法庭科学研究院陈华研究员以《混合DNA图谱分析:方法、实践与前沿探索》为题,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辅助疑难DNA解析方面的创新成果。主题学术报告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RNA多态性个体识别、疑难检材鉴定、法医系谱学、法医植物学与动物学等议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进展与实践经验,展现了法医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统计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青年学者论坛与新技术与应用探讨环节同样亮点频出,青年学者们的创新报告尤其展现出学科的蓬勃活力与良好代际传承。多元交流形式促进了不同研究方向学者的深度对话,为学科发展凝聚起创新合力。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既是“创新与融合”理念在法医遗传学领域的生动实践,也为全国法医遗传学工作者搭建了技术交流、成果共享、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为推动学科在司法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注入了强劲动力。



